什么是死锁,如何避免死锁(4种方法)
当两个线程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时,就会发生死锁。Python 解释器没有监测,也不会主动采取措施来处理死锁情况,所以在进行多线程编程时应该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死锁。
图 1 死锁效果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程序既无法向下执行,也不会抛出任何异常,就一直“僵持”着。究其原因,是因为上面程序中 A 对象和 B 对象的方法都是线程安全的方法。
程序中有两个线程执行,副线程的线程执行体是 action() 函数,主线程的线程执行体是 init() 函数(主程序调用了 init() 函数)。其中在 action() 函数中让 B 对象调用 bar() 方法,而在 init() 函数中让 A 对象调用 foo() 方法。
图 1 显示 action() 函数先执行,调用了 B 对象的 bar() 方法,在进入 bar() 方法之前,该线程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当程序执行到 ② 号代码时,副线程暂停 0.2s);CPU 切换到执行另一个线程,让 A 对象执行 foo() 方法,所以看到主线程开始执行 A 实例的 foo() 方法,在进入 foo() 方法之前,该线程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当程序执行到 ① 号代码时,主线程也暂停 0.2s)。
接下来副线程会先醒过来,继续向下执行,直到执行到 ④ 号代码处希望调用 A 对象的 last() 方法(在执行该方法之前,必须先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但此时主线程正保持着 A 对象的 Lock 的锁定,所以副线程被阻塞。
接下来主线程应该也醒过来了,继续向下执行,直到执行到 ③ 号代码处希望调用 B 对象的 last() 方法(在执行该方法之前,必须先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但此时副线程没有释放对 B 对象的 Lock 的锁定。
至此,就出现了主线程保持着 A 对象的锁,等待对 B 对象加锁,而副线程保持着 B对象的锁,等待对 A 对象加锁,两个线程互相等待对方先释放锁,所以就出现了死锁。
死锁是不应该在程序中出现的,在编写程序时应该尽量避免出现死锁。下面有几种常见的方式用来解决死锁问题:
一旦出现死锁,整个程序既不会发生任何异常,也不会给出任何提示,只是所有线程都处于阻塞状态,无法继续。
死锁是很容易发生的,尤其是在系统中出现多个同步监视器的情况下,如下程序将会出现死锁: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lock = threading.RLock() def foo(self, b): try: self.lock.acquire() print("当前线程名: " +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 " 进入了A实例的foo()方法" ) # ① time.sleep(0.2) print("当前线程名: " +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 " 企图调用B实例的last()方法") # ③ b.last() finally: self.lock.release() def last(self): try: self.lock.acquire() print("进入了A类的last()方法内部") finally: self.lock.release() class B: def __init__(self): self.lock = threading.RLock() def bar(self, a): try: self.lock.acquire() print("当前线程名: " +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 " 进入了B实例的bar()方法" ) # ② time.sleep(0.2) print("当前线程名: " +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 " 企图调用A实例的last()方法") # ④ a.last() finally: self.lock.release() def last(self): try: self.lock.acquire() print("进入了B类的last()方法内部") finally: self.lock.release() a = A() b = B() def init():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 "主线程" # 调用a对象的foo()方法 a.foo(b) print("进入了主线程之后") def action(): threading.current_thread().name = "副线程" # 调用b对象的bar()方法 b.bar(a) print("进入了副线程之后") # 以action为target启动新线程 threading.Thread(target=action).start() # 调用init()函数 init()运行上面程序,将会看到如图 1 所示的效果。
图 1 死锁效果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程序既无法向下执行,也不会抛出任何异常,就一直“僵持”着。究其原因,是因为上面程序中 A 对象和 B 对象的方法都是线程安全的方法。
程序中有两个线程执行,副线程的线程执行体是 action() 函数,主线程的线程执行体是 init() 函数(主程序调用了 init() 函数)。其中在 action() 函数中让 B 对象调用 bar() 方法,而在 init() 函数中让 A 对象调用 foo() 方法。
图 1 显示 action() 函数先执行,调用了 B 对象的 bar() 方法,在进入 bar() 方法之前,该线程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当程序执行到 ② 号代码时,副线程暂停 0.2s);CPU 切换到执行另一个线程,让 A 对象执行 foo() 方法,所以看到主线程开始执行 A 实例的 foo() 方法,在进入 foo() 方法之前,该线程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当程序执行到 ① 号代码时,主线程也暂停 0.2s)。
接下来副线程会先醒过来,继续向下执行,直到执行到 ④ 号代码处希望调用 A 对象的 last() 方法(在执行该方法之前,必须先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但此时主线程正保持着 A 对象的 Lock 的锁定,所以副线程被阻塞。
接下来主线程应该也醒过来了,继续向下执行,直到执行到 ③ 号代码处希望调用 B 对象的 last() 方法(在执行该方法之前,必须先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但此时副线程没有释放对 B 对象的 Lock 的锁定。
至此,就出现了主线程保持着 A 对象的锁,等待对 B 对象加锁,而副线程保持着 B对象的锁,等待对 A 对象加锁,两个线程互相等待对方先释放锁,所以就出现了死锁。
死锁是不应该在程序中出现的,在编写程序时应该尽量避免出现死锁。下面有几种常见的方式用来解决死锁问题:
- 避免多次锁定。尽量避免同一个线程对多个 Lock 进行锁定。例如上面的死锁程序,主线程要对 A、B 两个对象的 Lock 进行锁定,副线程也要对 A、B 两个对象的 Lock 进行锁定,这就埋下了导致死锁的隐患。
- 具有相同的加锁顺序。如果多个线程需要对多个 Lock 进行锁定,则应该保证它们以相同的顺序请求加锁。比如上面的死锁程序,主线程先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再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而副线程则先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再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这种加锁顺序很容易形成嵌套锁定,进而导致死锁。如果让主线程、副线程按照相同的顺序加锁,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 使用定时锁。程序在调用 acquire() 方法加锁时可指定 timeout 参数,该参数指定超过 timeout 秒后会自动释放对 Lock 的锁定,这样就可以解开死锁了。
- 死锁检测。死锁检测是一种依靠算法机制来实现的死锁预防机制,它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可能实现按序加锁,也不能使用定时锁的场景的。
所有教程
- socket
- Python基础教程
- C#教程
- MySQL函数
- MySQL
- C语言入门
- C语言专题
- C语言编译器
- C语言编程实例
- GCC编译器
- 数据结构
- C语言项目案例
- C++教程
- OpenCV
- Qt教程
- Unity 3D教程
- UE4
- STL
- Redis
- Android教程
- JavaScript
- PHP
- Mybatis
- Spring Cloud
- Maven
- vi命令
- Spring Boot
- Spring MVC
- Hibernate
- Linux
- Linux命令
- Shell脚本
- Java教程
- 设计模式
- Spring
- Servlet
- Struts2
- Java Swing
- JSP教程
- CSS教程
- TensorFlow
- 区块链
- Go语言教程
- Docker
- 编程笔记
- 资源下载
- 关于我们
- 汇编语言
- 大数据
- 云计算
- VIP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