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技术大会简介
没错,“中国软件技术大会”就是一个中国软件人思想交流的开放的、中立的平台。
国外经常有一些纯粹技术性质的大会,技术专家们可以在这样的舞台上畅所欲言,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交流技术心得,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阐述出来。这对于其他程序员或技术专家来说可能会很有帮助,从而能极大地提高整个软件行业的总体水平。我们国内也有很大一批资深的技术专家,他们有着丰富的经历,但却没有合适的渠道讲授给我们广大的程序员。国内虽然有一些技术性大会,但往往是由特定厂商举办的,基于这些厂商的特定技术。这样就可能存在一个厚此薄彼的技术性壁垒,不便于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发展。“中国软件技术大会”第一是想建立一个中立和开放的思想交流平台;第二是想由此引领中国软件人对软件技术和软件产业作更多、更深入的思辩,为中国软件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正如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左春所言:“中国软件开发人员、技术专家和软件企业在学习国外先进软件技术和思想,并对方法学进行深入思考的同时,要结合中国软件人和我们企业自身的特点,注重交流、合作与联合,减少重复的工作,规避一些可能遇到的技术陷阱,对新技术进行利弊分析,总结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软件发展思路。”对此,我们可以从软构件层面和技术层面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整个软件行业的软构件是我们软件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中包括软件企业中的程序员或者说软件工程师,软件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或者说技术专家,以及承载这些技术力量的载体 — 软件企业和企业中的人文环境。通过对软件行业的软构件之间的整合与协调并形成合力,对于提高软件企业的产出和产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整合和协调就需要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通畅地沟通交流。
首先,对于刚刚跨入软件行业的软件开发人员或是即将成为软件开发人员的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往往与企业的实际应用存在一些差距,这种差距还正在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一群体往往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不了解个人在行业的发展方向等,他们特别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给他们指点迷津、传道授业。
其次,对于多年奋战在一线的程序员来说,工作经历已经比较丰富,开发思路和方法都比较稳定了,但是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部门的程序员在开发应用时往往存在一些重复性工作。同时对于技术人员这个群体来说,总体上说他们比较内向,习惯自己钻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太愿意相互之间交流。这种交流的缺乏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一个企业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舞台,阻碍了技术个体和群体之间顺畅的交流与合作。
再次,对于我们的软件企业来说,行业内相互交流也显得特别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促进软件业的软课题思想的形成。
从技术层面来看,近些年,新的软件技术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革命性的创新技术,但同样也不排除有炒作与泡沫的成份在里面。因此一双能够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对中国软件人来讲是必不可少的,练就它的途径是实践-交流(学习)-再实践。中国软件企业中的软件人必须在三个领域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把握技术发展的动向。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软件设计方法与设计方法学、软件工程管理学、软件工具和平台技术。
软件设计方法经历了结构化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近几年又在面向对象基础上形成了面向方面、面向模式和面向特征驱动编程和设计思想。这些设计方法都是从大量软件设计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且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它形成了我们技术交流的有效工具,是非常值得中国软件人学习的。但是,目前中国现状是:大多数的软件设计还停留在源代码的层次上,对实际应用软件开发中应用的面向模式和领域建模的技术交流涉及太少。中国软件应用由于起步晚,使用了大量的最新开发技术和工具,具有很强的技术后发优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后发优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没有前瞻性的眼光,所谓的后发优势也只是暂时的,当新技术取代老技术时,这个优势也就随之不复存在了。左总在解释这个问题时举例指出,中国的许多应用软件都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B/S结构,但是我们却忽视了B/S结构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于兼顾HTML页面技术,使得编程的方法并不简捷,应用的稳定性也并不高,数据的虚拟存储支持也不完善,很显然它是一种高速发展的技术。国外很多大的软件企业都在改进这样的技术,所谓智能客户端(Smart Client)的新技术正伺机发展。试想,假如有朝一日B/S结构被淘汰了,我们还能留下什么?因此,我们强调的是独立于开发环境和工具的设计方法和方法学。我们自身的价值在这一层面是可以移植的。而目前这类问题我们关注了多少?交流了多少?
为了把握好软件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中国软件企业中的软件人除了要学习最先进的设计工具外,还要掌握创造设计方法的方法,也就是设计方法学。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更加谈不上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了,因此中国软件人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很多,更需要经常性地交流与合作。
工程管理学的理想境界就是要让软件生产像大楼的建造一样,只要设计出了一张图纸,工程施工人员就可以按照规范的流程将图纸完美的变成一座大楼。但是,中国的软件业目前缺少的就是这样一套规范的可操作的管理流程。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过程管理规范很多,中国的软件企业应加强引进和消化,最重要的是解决过程管理的方法和可操作性。大家知道管理是有成本的,竞争是要高效的,这种高效和成本本身是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我们需要广泛的交流。
最后,软件工具平台技术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领域,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集成化的开发工具、中间件等,也包括面向行业或领域的通用业务平台。软件行业很多的高技术思想都主要来自这几个方面,它是软件产业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内软件企业的薄弱环节。显然,有效的技术交流机制是我们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