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语言堆栈帧简介

在之前的章节中,子程序接收的是寄存器参数。比如在 Irvine32 链接库中就是如此。接下来将展示子程序如何用堆栈接收参数。

在 32 位模式下,堆栈参数总是由 Windows API 函数使用。然而在 64 位模式下,Windows 函数可以同时接收寄存器参数和堆栈参数。

堆栈帧 (stack frame)( 或活动记录 (activation Tecord)) 是一块堆栈保留区域,用于存放被传递的实际参数、子程序的返回值、局部变量以及被保存的寄存器。

堆栈帧的创建步骤如下所示:

1) 被传递的实际参数。如果有,则压入堆栈。

2) 当子程序被调用时,使该子程序的返回值压入堆栈。

3) 子程序开始执行时,EEP 被压入堆栈。

4) 设置 EBP 等于 ESP。从这时开始,EBP 就变成了该子程序所有参数的引用基址。

5) 如果有局部变量,修改 ESP 以便在堆栈中为这些变量预留空间。

6) 如果需要保存寄存器,就将它们压入堆栈。

程序内存模式和对参数传递规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堆栈帧的结构。

学习用堆栈传递参数有个好理由:几乎所有的高级语言都会用到它们。比如,如果想要在 32 位 Windows 应用程序接口 (API) 中调用函数,就必须用堆栈传递参数。而 64 位程序可以使用另一种不同的参数传递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