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嵌套循环实现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数据结构中的经典算法,手动实现冒泡排序,对初学者锻炼自己的编程逻辑有很大帮助,本节就带领大家使用循环结构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思想遵循以下几步:
通过分析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原理,要想实现该算法,需要借助循环结构,更确切地说,需要使用嵌套循环结构,使用 for 循环或者 while 循环都可以。
例如,使用 for 循环实现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5,8,4,1] 进行排序:
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思想遵循以下几步: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 从最开始的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步骤 1 所描述的比较工作,并将最大的元素放在后面。这样,当从最开始的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都执行完后,整个序列中的最后一个元素便是最大的数。
- 将循环缩短,除去最后一个数(因为最后一个已经是最大的了),再重复步骤 2 的操作,得到倒数第二大的数。
- 持续做步骤 3 的操作,每次将循环缩短一位,并得到本次循环中的最大数。直到循环个数缩短为 1,即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此时便得到了一个从小到大排序的序列。
通过分析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原理,要想实现该算法,需要借助循环结构,更确切地说,需要使用嵌套循环结构,使用 for 循环或者 while 循环都可以。
例如,使用 for 循环实现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5,8,4,1] 进行排序:
data = [5,8,4,1] #实现冒泡排序 for i in range(len(data)-1): for j in range(len(data)-i-1): if(data[j]>data[j+1]): data[j],data[j+1] = data[j+1],data[j] print("排序后:",data)运行结果为:
排序后: [1, 4, 5, 8]
可以看到,实现冒泡排序使用了 2 层循环,其中外层循环负责冒泡排序进行的次数,而内层循环负责将列表中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并调整顺序,即将较小的放在前面,较大的放在后面。所有教程
- socket
- Python基础教程
- C#教程
- MySQL函数
- MySQL
- C语言入门
- C语言专题
- C语言编译器
- C语言编程实例
- GCC编译器
- 数据结构
- C语言项目案例
- C++教程
- OpenCV
- Qt教程
- Unity 3D教程
- UE4
- STL
- Redis
- Android教程
- JavaScript
- PHP
- Mybatis
- Spring Cloud
- Maven
- vi命令
- Spring Boot
- Spring MVC
- Hibernate
- Linux
- Linux命令
- Shell脚本
- Java教程
- 设计模式
- Spring
- Servlet
- Struts2
- Java Swing
- JSP教程
- CSS教程
- TensorFlow
- 区块链
- Go语言教程
- Docker
- 编程笔记
- 资源下载
- 关于我们
- 汇编语言
- 大数据
- 云计算
- VIP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