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函数装饰器及用法(超级详细)

前面章节中,我们已经讲解了 Python 内置的 3 种函数装饰器,分别是 @staticmethod、@classmethod 和 @property,其中 staticmethod、classmethod 和 property 都是 Python 的内置函数。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开发自定义的函数装饰器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程序使用“@函数”(比如函数 A)装饰另一个函数(比如函数 B)时,实际上完成如下两步:
  1. 将被修饰的函数(函数 B)作为参数传给 @ 符号引用的函数(函数 A)。
  2. 将函数 B 替换(装饰)成第 1 步的返回值。

从上面介绍不难看出,被“@函数”修饰的函数不再是原来的函数,而是被替换成一个新的东西(取决于装饰器的返回值)。其实所谓的装饰器,就是通过装饰器函数,来修改原函数的一些功能,使得原函数不需要修改。

为了让大家厘清函数装饰器的作用,下面看一个非常简单的示例:
def funA(fn):
    print('A')
    fn() # 执行传入的fn参数
    return 'fkit'
'''
下面装饰效果相当于:funA(funB),
funB 将会替换(装饰)成 funA() 语句的返回值;
由于funA()函数返回 fkit,因此 funB 就是 fkit
'''
@funA
def funB():
    print('B')
print(funB) # fkit
上面程序使用 @funA 修饰 funB,这意味着程序要完成两步操作:
  • 将 funB 作为 funA() 的参数,也就是上面代码中 @funA 相当于执行 funA(funB)。
  • 将 funB 替换成 funA() 执行的结果,funA() 执行完成后返回 fkit,因此 funB 就不再是函数,而是被替换成一个字符串。

其实,简单地理解函数装饰器的作用,上面程序可以等价地转换成如下程序:
def funA(fn):
    print('A')
    fn() # 执行传入的fn参数
    return 'fkit'
def funB():
    print('B')
funB = funA(funB)
print(funB) # fkit

注意,此程序中的 funB = funA(funB) 就等同于上面程序中 @funA 所起的作用。

运行上面 2 段程序,可以看到相同的输出结果:

A
B
Fkit

通过这个例子,相信读者对函数装饰器的执行关系己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但读者可能会产生另一个疑问,这个函数装饰器导致被修饰的函数变成了字符串,那么函数装饰器有什么用?

别忘记了,被修饰的函数总是被替换成 @ 符号所引用的函数的返回值,因此被修饰的函数会变成什么,完全由于 @ 符号所引用的函数的返回值决定,换句话说,如果 @ 符号所引用的函数的返回值是函数,那么被修饰的函数在替换之后还是函数。

带参数的函数装饰器

读者可能会想到,如果原函数 funB() 中有参数需要传递给函数装饰器,应该如何实现?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可以在对应的函数装饰器 funA() 上,添加相应的参数,例如:
def foo(fn):
    # 定义一个嵌套函数
    def bar(a):  
        fn(a * (a - 1))
        print("*" * 15)
        return fn(a * (a - 1))
    return bar
'''
下面装饰效果相当于:foo(my_test),
my_test将会替换(装饰)成该语句的返回值;
由于foo()函数返回bar函数,因此my_test就是bar
同时,my_test 的参数 a 对应 bar 函数的参数 a
'''
@foo
def my_test(a):
    print("==my_test函数==", a)
# 打印my_test函数,将看到实际上是bar函数
print(my_test)
# 下面代码看上去是调用my_test(),其实是调用bar()函数
my_test(10)
上面程序定义了一个装饰器函数 foo,该函数执行完成后并不是返回普通值,而是返回 bar 函数(这是关键),这意味着被该 @foo 修饰的 my_test() 函数最终都会被替换成 bar() 函数。

上面程序使用 @foo 修饰 my_test() 函数,因此程序同样会执行 foo(my_test),并将 my_test 替换成 foo() 函数的返回值:bar 函数。所以,上面程序第 18 行代码在打印 my_test 函数时,实际上输出的是 bar 函数,这说明 my_test 已经被替换成 bar 函数。接下来程序调用 my_test() 函数,实际上就是调用 bar() 函数。

运行上面程序,可以看到如下输出结果:

<function foo.<locals>.bar at 0x0000012D7E246598>
==my_test函数== 90
***************
==my_test函数== 90


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问题,如果程序中另外还有一个函数,也需要使用 funA 装饰器,但是这个新的函数有 2 个参数,此时又该怎么办呢?例如:
@foo
def new_test(a,b):
    ....
在这种情况下,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是用 *args 和 **kwargs 作为 foo 函数装饰器内部函数 bar() 的参数,*args 和 **kwargs 表示接受任意数量和类型的参数,因此函数装饰器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def foo(fn):
    # 定义一个嵌套函数
    def bar(*args,**kwargs):
        fn(*args,**kwargs)
    return bar

@foo
def my_test(a):
    print("==my_test函数==", a)

@foo
def new_test(a,b):
    print("==new_test函数==",a," ",b)

my_test(10)
new_test(6, 5)
运行结果为:

==my_test函数== 10
==new_test函数== 6   5

带自定义参数的函数装饰器

其实,函数装饰器还有更大程度的灵活性。刚刚说了,装饰器可以接受原函数任意类型和数量的参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接受自己定义的参数。

举个例子,比如要定义一个参数,来表示装饰器内部函数被执行的次数,那么就可以写成下面这种形式:
def foo(num):
    def my_decorator(fn):
        def bar(*args,**kwargs):
            for i in range(num):
                fn(*args,**kwargs)
        return bar
    return my_decorator

@foo(3)
def my_test(a):
    print("==my_test函数==", a)

@foo(5)
def new_test(a,b):
    print("==new_test函数==",a," ",b)

my_test(10)
new_test(6, 5)
运行结果为:

==my_test函数== 10
==my_test函数== 10
==my_test函数== 10
==new_test函数== 6   5
==new_test函数== 6   5
==new_test函数== 6   5
==new_test函数== 6   5
==new_test函数== 6   5

函数装饰器也可以嵌套

上面示例中,都是使用一个装饰器的情况,但实际上,Python 也支持多个装饰器,比如:
@decorator1
@decorator2
@decorator3
def func():
    ...
上面程序的执行顺序是里到外,所以它等效于下面这行代码:

decorator1( decorator2( decorator3(func) ) )

这里不再给出具体实例,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编写程序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