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变量及其使用

无论使用什么语言编程,其最终目的都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程序在编程过程中,为了处理数据更加方便,通常会将其存储在变量中。

形象地看,变量就像一个个小容器,用于“盛装”程序中的数据。除了变量,还有常量,它也能用来“盛装”数据,它们的区别是,常量一旦保存某个数据之后,该数据就不能发生改变;但变量保存的数据则可以多次发生改变,只要程序对变量重新赋值即可。

Python 使用等号(=)作为赋值运算符,例如 a = 20 就是一条赋值语句,这条语句用于将 20 装入变量 a 中,这个过程就被称为赋值,即将 20 赋值给变量 a。

注意,变量名其实就是标识符,因此在命名时,既要遵守 Python 标识符命名规范,还要避免和 Python 内置函数以及 Python 保留字重名。

如果你接触过 C、C++Java 这些高级编程语言会发现,它们在使用变量存储数据时,必须指定该变量所能存储的数据类型,以 C 语言为例:

int a = 20

这行 C 语言代码的意思是,声明一个整形变量 a 来存储整数 20,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用 a 存储小数、字符以及字符串等其他类型数据,这类编程语言被称为强类型语言

和强类型语言相对应的是弱类型语言,Python 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弱类型语言有以下 2 个特征:
  1. 变量无须声明即可直接赋值,对一个不存在的变量赋值就相当于定义了一个新变量。
  2. 变量的数据类型可以动态改变:同一个变量可以一会儿被赋值为整数值,一会儿被赋值为字符串。

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读者,可以先不编写真正的 Python 程序,而是先打开 Python 的交互式解释器,在这个交互式解释器中“试验” Python。首先,在 Python 解释器中输入如下内容:

>>> a = 5
>>>

上面代码没有生成任何输出,只是向交互式解释器中存入了一个变量 a,该变量 a 的值为 5。

如果我们想看到某个变量的值,可以直接在交互式解释器中输入该变量。例如,此处想看到变量 a 的值,可以直接输入 a。

>>> a
5
>>>

可以看到,Python 解释器输出变量 a 的值为 5。

接下来,我们尝试改变变量 a 的值,将新的值赋给变量 a,例如:

>>>a = 'Hello , Charlie'
>>>

这会导致变量原来的值被新值覆盖掉,换句话说,此时变量 a 的值就不再是 5 了,而是字符串“Hello , Charlie”,a 的类型也变成了字符串。现在再输入 a,让交互式解释器显示 a 的值:

>>> a
'Hello , Charlie'

如果想查看此时 a 的类型,可以使用 Python 的 type() 内置函数。

>>> type(a)
<class 'str'>
>>>

可以看到,a 的类型是 str(表示字符串类型)。

形象地说,函数就相当于一个有魔法的“黑盒子”,你可以向这个“黑盒子“提供”一些数据,这个“黑盒子”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种处理包括转换和输出结果。比如 print() 也是一个函数,它的作用就是输出传入的数据。此处 type() 函数的作用则用于输出传入数据的类型。


最后,如果想把上面的交互过程转换成真正的 Python 程序,只要将过程中输入的每行代码放在一个文件中,并使用 print() 函数来输出变量,最后将该文件保存为以 .py 结尾的源文件即可。

在交互式解释器中,只要输入变量名,交互式解释器就会输出变量的值,但在 Python 程序中则必须使用 print() 函数来输出变量。

上面的交互过程对应的程序如下:
#定义一个数值类型变量
a = 5
print(a)
#重新将字符串赋值给a变量
a = 'Hello , Charlie'
print(a)
print(type(a))
通过使用 python 命令或者 IDLE 中的“Run->Run Module”菜单项运行程序(具体操作可阅读《第一个Python程序》一节),即可看到如下输出结果:

5
Hello , Charlie
<type 'str'>